是變電站輻射大還是手機輻射大?在專家眼里,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變電站沒有輻射。昨日,由南方都市報社、廣州廣播電視臺《新聞日日睇》以及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聯合主辦的,“超級變變變———眾論:變電站的那些事兒”綠色電網科普知識講座活動,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舉行,著名主持人林潔、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電磁輻射室主任寧健、全國電氣工程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蟻澤沛開展了一場電力版的“鏘鏘三人行”。百余觀眾參加活動,臺上臺下就“變電站到底有沒有輻射”展開了“交鋒”。
電磁場不等于電磁波變電站那不叫輻射
坊間傳言,變電站會影響身體健康,是這樣的嗎?兩位專家告訴觀眾,所謂輻射是用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播能量,例如太陽對地球就存在輻射。不過變電站產生的是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并不是輻射,同理,高壓線也不會產生輻射。
手機輻射對人體會有危害嗎?專家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表示,手機是高頻傳播,屬于電磁輻射范疇,但這種無線電波對人體是否有危害還不確定。正常情況下也不要緊。
什么是高頻?什么是低頻?電磁場和電磁波又有什么區別?變電站產生的電磁場安全嗎?觀眾拋出了一系列問題,專家一一科普起來。電磁場不等于電磁波。通電導線的周圍會產生電磁場,而交變的電磁場會輻射出電磁波,但這需要有一個前提———天線。按照天線理論,要想成為有效的輻射源,其天線必須具有與電磁場的工作波長可比的長度。但是,輸電線和變電站的電力設備都使用50赫茲或者60赫茲的工頻(工業用交流電頻率),產生的是工頻電磁場(EMF)。這與動輒達到千赫茲(KHz)乃至吉赫茲(GHz,即十億赫茲)的無線電信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電力職工長期與變電站為伴無證據表明會影響身體健康
此次知識講座不僅是臺上三個人的交流,臺下觀眾也唱起主角,甚至有觀眾犀利發問“聽說電網職工自己就不肯買變電站旁的房子?”對此,臺上主持人的回答是“我就住在變電站旁邊”,而寧健則表態說只要滿足兩個條件他就絕不反對變電站建在自己家門口,一個是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在限值范圍內,一個是不要建得太難看。至于有觀眾提出的把變電站建到地下去,兩位專家都覺得這只能滿足心理需要,沒有什么額外好處,而需要付出的經濟成本則很高。
據介紹,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低頻的電場和磁場長時間的累計效應對健康有影響,寧健表示我國現行對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一些指標,甚至比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同類標準還要嚴格。
廣州供電局辦公樓與220千伏天河站一墻之隔,廣州電力監理公司和電力設計院就在110千伏金貿站、110千伏林和站內,110千伏龍潭站墻外是電力企業干部職工的宿舍,相當一部分職工24小時在電力設施旁生活和工作,經過長期跟蹤監測,沒有職工因此引起人身健康問題。
小知識
變電站對人體有傷害嗎?世界衛生組織曾對60多個國家歷時10年開展的“國際電磁場研究計劃”和美國全國環境衛生研究所(NIEHS)耗資4500萬美元、歷時6年完成了“電磁場研究與公眾資料傳播計劃”。其中,全球有60個國家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電磁場研究計劃,中國從1998年也開始參加。2006年底WH O發布了4個關于低頻和電磁的研究結果的文件。其研究了10年的結論是:輸變電項目產生的不是電磁輻射,而是低頻的電場和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