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銷售部再次傳來好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二十三廠采購博宇電力設備一批,主要設備有:接地電阻測試儀、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直流電阻測試儀、絕緣電阻測試儀、接地引下線導通測試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空軍部接管了國民黨空軍及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的一批技術人員和無線電通信設備,交由華東軍 區航空處機務處管理。當時舟山群島等沿海島嶼尚未解放,國民黨經常出動飛機騷擾上海。而華東各機場均遭到嚴重破壞,急待修復,尤其急需通訊導航設備。為了 盡快裝備人民空軍,保衛上海,支援解放戰爭,華東軍區航空處決定籌建空軍23廠,承擔修配改裝航空無線電通信設備的任務,并任命原中國航空公司工程師、中 共地下黨老黨員華斌為首任廠長。
同年6月,本著艱苦創業、盡早開工生產的精神,選定上海市楊浦區黎平路207號為廠址。此處原是20年代荷蘭商人所開面粉廠,倒閉后成為堆放雜物的倉庫,內僅有2幢鐵皮屋頂平房和2幢小樓房,且年久失修,破爛不堪。8月23日開始建廠,參加人員有原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部分員工,空軍學習大隊的部分技術人員以及航空處機務處派出的干部共47人。經過革命形勢和革命傳統教育,大家團結一致,不怕臟、不怕累,滿腔熱情地投入籌建工作,自己動手清理場地,修繕 房屋,筑造圍墻,搜集器材,修理機床。經過1個多月奮戰,至10月終于把工場建立起來,機床也開始運轉,投入修配750瓦長波歸航機、100瓦短波發射機和400瓦短波發射機等空軍急需的航空導航通信設備。組織機構設有總務股和金工、無線電2個工場,華斌廠長兼任黨支部書記,溫啟祥工程師負責技術工作,稽 敬山指導員負責思想政治工作。生產任務由機務處下達,不計成本,財務開支實行半供給制。至1949年末,全廠已有職工174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4人,管理人員41人,大部分為薪給制,少數從部隊來的人員為供給制;工廠占地面積15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93平方米,機床設備27臺,運輸設備3臺,電子測量儀器12臺,無線電專用設備1臺。
1950年4月,工廠成立設計組,產品逐步從修配轉入設計制造。民主改革運動激發了職工的生產熱情,當年有3型500瓦長波歸航機等4種設備和飛行帽等5種配套產品投產。至1952年,有收6型10燈短波接收機等3種通信設備和繼電器等2種配套產品投產。在完成生產任務中,廣大職工發揚了主人翁精神,主動加班加 點,甚至通宵工作,個別特急需要,曾連續工作30小時以上。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計劃檢查股長兼生產股長溫啟祥,被群眾推選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 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
為了更好地發揮空軍23廠的作用,經上級決定,于1953年7月將工廠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局領導,命名為國營第710廠,并轉入企業化經營。翌年3月起,開始編制生產技術財 務計劃,企業的經濟活動正式納入國家計劃。7月,十局指示要集中力量試制一些性能較好、數量不多但較為復雜的特種通信機和精密儀器。從此,產品方向由設計 制造中功率航空地面導航通信設備為主,逐步轉向設計制造地面戰術通信設備、電子測量儀器和電子音響設備。為適應生產發展需要,建造1幢1729平方米的3 層裝配樓。1953~1956年,工廠試制成功長7型500瓦長波歸航機和61型短波調幅電臺等5種通信設備,MCB-1型脈沖示波器等5種電子測量儀 器,以及飛行帽等7種配套產品。在此期間,還仿制成功A-110型超短波調幅連排電臺、A-120型超短波調幅營連電臺和“雷送”氣象參數測試儀等。至 1956年,全廠職工發展到131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12人,管理人員255人;占地面積20600平方米,建筑面積8846平方米,金屬切削機床 94臺,無線電專用設備14臺,電子測量儀器340臺;有11種電子產品投產。
1955年3月,十局決定將710廠內遷湖北武漢市,并選定漢口勝利街226號為廠址。1957年3月開始遷廠,同年5月3日完成搬遷工作并舉行了全面開工典禮,同時啟用第二廠名國營漢口無線電廠。后又改稱中原無線電廠。
該批設備已經簽訂采購合同,設備已做完出廠檢測,按照要求已送往客戶公司。博宇電力專精專治,多年來致力于電測設備的研發及生產,設備廣泛運用到電力、航空、石油、化工等各個領域,受到廣大用的一致好評。未來,博宇電力將再接再厲,立業內標桿,樹行業品牌。
博宇電力銷售部
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