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3%。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顯然,此前總量下行過程中的經濟探底階段正在進行中,而新開工項目投資的增長和創業創新企業的增長則為探底過程增加了亮點。
縱觀全球經濟發展,世界各國在經濟轉軌時期往往都要經歷陣痛與轉型,能夠破解傳統發展痼疾的轉型也能夠整固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并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從而進入穩定、持續的發展道路;轉型過程中無法跨越障礙、無法直面危機的亦步亦趨的發展模式則往往帶來更加痛苦的轉型,以及經濟發展的長期停滯不前,甚至有可能導致衰退。因而,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應是堅持改革、轉型與創新。
從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來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8%,其中1-8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7%。這體現出全社會特別是鄉村消費水平依然在增長。但8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名義下降3.1%。這說明在消費增長的同時,工業企業的增長在下降,出口下降明顯。顯然,在經濟結構轉型的換擋期,傳統的產能過剩、兩高一資的行業調整已經改變了粗放時期的總量快速增長、經濟虛高的增長方式,從而步入產業結構轉型和調整、創新產業快速發展、總量趨穩的新常態。
為了保證新常態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降息降準同時推出、部分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投資項目的推出、設立國家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關于雙創的若干政策的發布,都反映出政策措施已經由過去粗放式、全面投入的模式轉變為精準投放、創新突破的調控方式。比如2015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同比增長28.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9%。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18.4%,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0.4%,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9.8%,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4%,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9.9%。雖然部分投資的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在總量指標下降的狀態下,各項投資的增長已經鮮明反映出政府調控經濟的意圖。
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必須是有就業保障和居民收入相應增加的增長。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則必須由中低端水平轉向中高端水平,因此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性改革。不片面追求高速度,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無助于解決深層次問題,因而要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而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推動投資合理、有序的擴大,使分工向更合理的階段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是主要任務,實現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是基本途徑,發展服務業是重要戰略支撐,資金精準投放和擴大內需是調結構的最大特點。當然還需要繼續加快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推動混合所有制的落實;同時深化金融改革,推動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推動民營銀行的發展;在放松外資準入的基礎上加快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
因此,結構轉型中的總量指標調整,并不僅僅是短期增長速度的轉變,更將是長期增長質量的提升和國民財富的增加。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相信“十三五”將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與增長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