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剛剛開頭,中國元首的國事訪問再度起航了。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應邀出訪沙特阿拉伯王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三個中東國家。此次出訪,實現了兩個“第一”:是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一次對中東國家進行國事訪問,也是我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后第一次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新年首訪選擇中東,無疑有著極為深遠的考量。此行既是為了深化“一帶一路”等經貿合作,也是為了拓展外交空間、強化多邊互信。可以說,這次出訪,再次展現了中國對于國際地緣政治的深刻洞見,以及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事實上,無論是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還是為了鞏固全球反恐大局,都需要中國在中東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此次的中東之行,可謂水到渠成。
種種跡象表明,習近平此次中東之行,重中之重就是推進能源基建經貿等領域的合作。訪問沙特期間,兩國最高領導人見證了眾多文件的簽署。其中涵蓋產能合作、航天科技、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等等,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產能合作這兩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而在伊朗訪問期間,雙方也將簽署和宣布有關“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以更加務實地推動項目進展……凡此種種的大手筆,都可以視作“一帶一路”戰略的延續和發展,旨在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除了經貿合作持續深入,習近平此次出訪中東,也就安全事務、和平議題等,系統闡述了中國的立場。習近平在阿盟總部演講時講到:我們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范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網絡。這一至誠至懇的表述,一方面表明中方致力于“有所作為”、互利共贏的積極意愿,另一方面也傳遞了中方尊重彼此、公允坦誠的政策立場。
習近平主席今年首次訪問中東地區,對中國整體外交布局顯然有著重要意義。中東地區的局勢起伏牽動世界和平,對于如今的中東亂局,國際社會都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因此中國絕對不能無所作為。習近平強調,“要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關于中東問題,中國不僅給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給出了一套全方位的、具備廣泛共識的可行方案。
隨著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東這片動蕩而潛力無限的土地,理應更多納入我們的視野。中國的“中東主張”,以和平發展為主旨,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以經貿合作為主線,因而備受期待。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外交的全球布局和精耕細作,對于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實現國家關系轉型優化,勢必將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