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京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7》(下稱《行業發展報告》),并首次發布《中國電力標準化年度發展報告2017》、《中國電力行業可靠性年度發展報告2017》兩個專題報告。其中,《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成為電力投資亮點,2016年,我國電力企業已在52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投資業務和項目承包工程,其中大型承包項目120個、涉及國家29個、合同金額275億美元。
在國內投資方面,2016年全國電力工程建設完成投資8840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電源投資3408億元,比上年下降13.4%;電網投資54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在電網投資中,配電網和特高壓項目成為重點,全年分別完成投資3117億元和87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8%和87.5%。在電源投資中,除太陽能發電增長10.1%外,水電、火電、核電、風電投資均為負增長;常規煤電完成投資973億元,比上年降低8.3%。
截至2016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6505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2%,增速比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36.6%,分別比上年和2010年提高1.7個和9.5個百分點。其中,水電33207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669萬千瓦、增長15.8%),增長3.9%;火電106094萬千瓦,增長5.5%(其中煤電裝機容量94624萬千瓦、增長5.1%,燃氣7011萬千瓦、增長6.2%);核電3364萬千瓦,增長23.8%;并網風電14747萬千瓦,增長12.8%;并網太陽能發電7631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1032萬千瓦),增長80.9%。
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12143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1041萬千瓦。其中,水電新增1179萬千瓦(含抽水蓄能366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196萬千瓦,已經連續三年投產規模縮小,僅為2013年投產規模的38.1%;火電新增5048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1630萬千瓦(其中常規煤電3998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1448萬千瓦);全年新投產100萬千瓦級機組10臺,核電新投產7臺機組合計720萬千瓦。新增并網風電2024萬千瓦,項目地區布局進一步優化;加速發展光伏發電,全面啟動光伏領跑者計劃、光伏扶貧計劃和分布式光伏,積極發展光伏+特色產業,啟動太陽能熱發電第一批示范項目,我國首座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青海德令哈10兆瓦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并網發電,全年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3171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424萬千瓦),創年度新增規模紀錄。在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為59.2%,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全年退役、關停火電機組容量571萬千瓦。
《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增速下降,特高壓及配電網投產規模不斷擴大。全國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56679千米和34585萬千伏安,分別比上年下降0.8%和增長17.5%;新增直流輸電線路長度和換流容量分別為3391千米和3240萬千瓦。2016年,1000千伏和11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長度分別比上年多投產4247千米和1208千米、變電容量多投產5100萬千伏安和2661萬千伏安;±800千伏直流線路長度和換流容量分別多投產1720千米和1350萬千瓦,而220-750千伏各電壓等級的交流輸電項目投產規模均較上年縮小。
《行業發展報告》同時指出,我國電力行業改革發展面臨嚴峻形勢和諸多挑戰。一是電力系統安全面臨挑戰;二是清潔能源發展任務艱巨;三是電力產能過剩問題日益顯現,電力企業經營面臨挑戰;四是推進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上述問題和挑戰,電力行業必須遵循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構想,全面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和電力發展環境,繼續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滿足有效需求,著力解決煤電產能階段性相對過剩、清潔能源消納不暢、企業經營困難、市場化建設不規范和監管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電力行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努力實現電力行業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