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忠在信中說,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廣闊天地中可以大有作為,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基層,增進與群眾的感情,而且能夠不斷提升本領,增長才干。希望全省大學生村官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選擇,熱愛農村、扎根基層,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在實踐中建功立業、成長成才,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青春理想。(8月4日荊楚網)
改革開放37年來,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社會不斷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謂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然而,自2012年3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已在“低位”橫盤了10個季度有余,中國經濟已經處于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常態。
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的發展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農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進展.....。可以說,“三農”發展成就可圈可點,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三農”發展同樣面臨所未有的新挑戰。比如說,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壓力增加;城鄉要素流動加快,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無論要實現新的增長模式的重構,還是發展方式和動力的轉變,都必須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創新驅動,不斷邁向更高層次的新常態。而引領科技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于人才,即使在我國面積廣大的農村也不例外。
近些年來,以固本強基為目的的農業農村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和關注。從2003年起中央開始組織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從2006年起開始開始組織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從2006年起開始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從2008年起開始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等等。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按照中央要求,把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對于人才引進和教育培訓工作尤其重視,比如說在2015年,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接連參加了青馬工程、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的交流歡送活動,并寄語即將來到基層一線的廣大有志青年要堅定信仰、扎根基層,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在實踐中建功立業、成長成才,在無悔的青春奮斗中努力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和人生價值。
其實,農村的發展真的很需要人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近8億農民,近些年,黨中央一再強調:“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長期的戰略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型,最終還得依靠科技創新,而創新的關鍵還是需要大批優秀人才。近年來,我國各地也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強基固本思想,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的思想,立足長遠,加強基層人才儲備,引進和培養了能夠扎根基層的一大批包括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在內的有志青年,他們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敢于創新、積極上進,是未來“三農”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可托付的希望之星、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和最為寶貴的一線人才資源。
無疑,農村也為廣大有志青年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正處于欣欣向榮的發展階段的我國廣大農村,在地理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基礎實施建設落后的表象背后,更是隱藏著生態良好、資源豐富、市場巨大的無限機遇,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即將或已經來到基層一線的有志青年要把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怕艱難困苦,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在服務基層的奮斗中經受鍛煉,在農村的廣闊平臺上成長成才,讓自己的青春夢和祖國的振興夢一樣精彩。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希望固本強基、利國利民的基層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能夠持續得到重視,在推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大顯神威,進而強力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也希望每一位來到基層一線的有志青年,都能夠在自己基層工作的點滴日常工作中,歷練人生,實現夢想,無憾往昔。